来源:万全 解了燃眉之急后的俄罗斯,开始“恩将仇报”? 7月30日,俄罗斯联邦技术监督与计量局一纸禁令,将东风、福田、一汽和汕德卡四大中国品牌的多款卡车及底盘拦在国门之外,理由是制动失效、噪音超标、安全带缺陷等技术隐患危及道路安全。 中国卡车这不是俄罗斯首次对中国卡车采取行动。今年2月,俄罗斯已禁止陕汽SX3258卡车销售,原因同样是安全问题如噪音控制、防撞装置等不合规。当时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就担心,这种情况可能会加剧,果不其然,还不到半年,俄方再次动手。 我们不得不问,到底发生了什么?中俄关系不是历史最好吗? 从数据上看,2025年的俄罗斯卡车市场,中国品牌依然独占鳌头。仅上半年,汕德卡就以14.2%的市占率稳居首位,与东风、一汽、福田共同拿下27.6%的市场份额。这一势头让俄罗斯本就孱弱的卡车工业雪上加霜,尤其是卡玛兹,这个曾代表苏联重工业荣光的品牌,不得不实施四天工作制,原因是“中国卡车泛滥”导致工厂亏损。 当初俄乌冲突爆发后,西方车企纷纷退出俄罗斯市场,中国车企迅速补位。但随着时间推移,俄罗斯本土车企逐渐显露疲态,竞争不过中国车企,政府看不下去终于出手了。 俄汽车生产线其实,俄罗斯为了这一步已经铺垫许久了。 被点名的汕德卡ZZHS车型,因紧急呼救装置“安装不合规”遭禁,但这款车之前已通过欧洲标准认证,而欧盟是全球进出口管理法规最严格的市场之一。此外,俄罗斯还拒绝承认哈萨克斯坦等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,给中国车型颁发的合规证书。 在此之前,俄方还采取了一系列行动,包括取消中国汽车平行进口税收优惠、要求中转至俄罗斯的车辆补缴关税和增值税,去年10月将进口汽车报废税提高70%-85%,今年1月再增10%-20%。 先是制造“认证壁垒”,封堵中国汽车出口渠道,而后大幅提高中国汽车出口成本,形成了一套精准打击中国车的政策组合拳。早在今年2月,俄工贸部长阿利哈诺夫就放风要严查中国卡车,直言“三个中国品牌存在严重缺陷”,如今不过是政策落地的延续。 从现实情况来看,虽然当前的中俄关系处于历史最好水平,但俄罗斯对中国依然是依赖与戒备并存,当然我们也是如此。 陕汽组装线数据显示,2024年中国汽车品牌占据俄罗斯市场68%的份额。站在俄方角度看,虽然俄罗斯现在推行“向东转”战略,也希望中国填补西方车企空缺的市场,但也担心过度依赖中国汽车,会削弱俄方的自主权,更别说汽车这种工业制造业的核心了。 当然,俄罗斯更希望的是通过政策限制,倒逼中国车企赴俄设厂,实现本地化生产,陕汽计划在圣彼得堡建立4S店及组装线,就是最好的例子。但是,目前在俄罗斯本土建厂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,西方制裁、外汇结算困难、俄本土屡遭袭击,这些都是问题。 此外,俄罗斯市场本身也在变化。2025年初俄罗斯汽车库存量高达80万辆,车市销量同比下降14%,中国品牌出口量负增长16%,而市场传闻现代、丰田等品牌,可能重返俄罗斯,进一步分流需求。而俄媒则顺势配合这一风向,持续渲染中国车“技术落后”“安全性不足”,逐步打击消费者信心。 中国汽车出海总而言之,俄方选择此时收紧监管,既是为了保护本土产业,给市场刹车,也是出于本国长远利益考虑。短期来看,这些政策定然会给中国车企造成实质性冲击,但这也警醒我们,中企出海过程中,如何转移化解风险应对变局,才是最先思考的问题。 但是,任何一个国家的工业想要做大做强,都离不开全球化市场,也希望俄罗斯能把握好这个尺度,在维护本国利益的同时,尊重国际经贸规则,莫要影响中俄友好合作关系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