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知不觉,我的小鹏P7已经开了4年,跑了十万公里。 常说电动车进化速度快,没多久便迭代到过时。我就说一下,作为早期电车尝鲜者,目前车用下来有哪些地方已经显出年月感。 续航还能不能打? 现在的电动车,看起来好像续航都比前些年强了很多,动不动就超过600公里,甚至超过700公里,小米YU7直接标配835公里。 我那台四年前的电动车,续航仅有583公里,但要知道标准是NEDC,而现在电动车的标准是CLTC。简单来说,CLTC续航比NEDC要“水”。 粗略估算过来,583公里大概能去到610公里左右。如此来看,600+公里的CLTC续航,放现在也是拿得出手。 某程度来看,厂商对续航数字的追求,基本已经去到一个瓶颈位置。在充电设施如此密布的今天,消费者对续航的焦虑已经减弱。 我的车真正跟新电动车有差距的地方,反而是充电速度这里。现在18万以上有一点档次的电动车,都会标配800V快充,充电速度能去到150kW以上,而我的车充电功率极限就是90kW左右。 不过作为有家充桩的人,在外面充电只是应急时候会用到,对充电速度要求不高。应急最常用到的服务区充电桩,基本都有限功率的设计,不管你的车是多少伏,充电功率只能到40-60kW。 充电速度这个问题,于我可以容忍,不至于因此萌生想换车的念头。 智驾真的没法打了 我的小鹏P7智驾算力仅有30TOPS左右,这个数字放现在,存在数量级上的差距,现在的车动不动都是500多TOPS以上,甚至还有小鹏G7Ultra这种2000多TOPS的算力怪物。 现在小鹏最新的智驾OTA基本跟我无缘,城市智驾是不可能实现了。城市环境毕竟太复杂,大家更放心使用的场景其实是高速。 小鹏P7推出时,高速领航在业界是遥遥领先的存在,比同期作为标杆的Model 3做得更惊艳。去到现在,高速领航相比新车型,控制动作没那么精细,尤其是加减速会显得突兀。 另外相比现在带激光雷达的车型,由于看得没那么远,对路面状况的防御性也是较弱,更容易让你忍不住去接管。 周末长途旅行,一个靠谱有安心感的高速领航还是非常有用,这个确实让我产生了些微换车的念头。 车机用四年会卡? 四年前的小鹏P7,车机芯片用的是820A,跟现在的8295差了两代(中间还有8155)。 尤其在更新天玑系统后,820A的性能开始捉襟见肘。 次数虽然不多,但真的遇到过死机。另外小P的识别能力也直线下降,连语言命令它导航到广州陈头岗地铁站,也是识别不出来。 我猜测是820A芯片带动系统本身,已经消耗了大量算力,导致只有很少算力留到小P的语音识别上。 官方去年出过众筹,花5000元可以升级至8295,不过目前仍没实际交付。 配置明显不够新车卷 我的P7四年前的配置水平已经很能打,但跟现在的新车比起来,还差了一截。例如现在新车去到这个级别,前排不仅要有通风加热,甚至还有按摩,后排座椅也要配上通风加热。 真正羡慕现在新车的地方,就是新车会有零重力座椅,打工人中午在车上休息会变得非常舒服。之前零重力座椅要去到理想L8这类三排座的SUV或MPV才有,如今很多轿车也会配备,例如智界S7、马自达EZ-6等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