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月22日,三菱汽车正式宣布,终止与沈阳航天的合作,三菱在华的发动机业务运营走到了终点。对于三菱来说,这也是继广汽三菱合资公司散伙后,又一块重大业务的关停。只是相比雷诺、铃木、菲亚特这些品牌,国人对三菱还有另外一份的情愫,这可是曾经国产车的“奶妈”。甚至某种程度可以这样说,没有三菱就没有国产车的今天。对于这样一个曾经对我们民族汽车工业有过重大帮助的品牌,大家理当心怀感激和尊重。 一拍即合,另类商业奇迹 事情还得从上世纪90年代说起,当时大多数自主品牌还处于初创时期。虽然1996年长城汽车第一款皮卡下线,1998年第一辆吉利豪情汽车下线,1999年奇瑞第一款轿车下线,但彼时的国产车,最多只能算刚刚起步。技术是相当匮乏的,尤其是最为关键的发动机核心技术,更是横在面前的一道巨峰,难以跨越。 发动机这东西可不比别的零部件,它要是有点风吹草动,整个车的运行都要让步。不说什么缸盖开裂、拉缸、断曲轴了,就是里面随便一个密封圈失效漏油,车子都受不了。像奇瑞早期研发ACTECO系列发动机,就吃尽了这方面的苦头。彼时在国际大市场竞争失利的三菱,看到了这方面的商机。虽然三菱的发动机技术不如大众、通用、福特,也不如两田一产,但发展了这么多年,其实相差也不算多。车子卖不出去,那卖几台发动机也不错呀。 于是乎,一心做下沉市场的三菱,与一心求取技术突破的自主品牌,在这一个瞬间同频了。1997年8月,沈阳航天三菱正式成立,引进了成熟的4G6系列发动机技术,然后是2000年3月正式投产,迅速成为香饽饽。比亚迪、奇瑞、吉利、长安、长城这些今天的大佬,都曾经用过三菱的发动机。再具体一点,初代哈弗H6就搭载了三菱4G6发动机,吉利帝豪搭载过三菱4G1发动机,长安CS35早期也用过三菱4A91发动机,光听这几个名字,就知道三菱对于国产车的推广意义有多大了。 巅峰时期,三菱发动机曾经占到国产车型30%的发动机份额。大家可别小看这个数据,要知道当时只有国产车的重点车型才会选择搭载三菱发动机,因为哪怕三菱已经足够厚道,外采发动机的成本依然不容小觑。截至 2024 年 12 月,沈阳航天三菱发动机的总销售量已经超过700万台,真的是代表了一个时代。虽然说三菱这样做也是出于商业目的,但不管怎么说,当时愿意给国产车开发这个绿灯的企业仅此一家。仅凭这一点,我们就该给这家企业更多的尊重。 三菱的“基因”,至今仍让国人受益? 前面也说了,三菱是因为在主流市场竞争不过其他国际品牌,才选择了卖发动机另辟蹊径。也就是说,三菱的发动机技术并不是一流的,要不也不会卖这么核心的产品。但这并不意味着三菱发动机没有优势,甚至它的很多特点已经植入了国内汽车品牌的骨子里,至今仍让国人受益。 三菱发动机有个特点,那就是稳定性特别好,突出的就是一个“皮实耐造”,哪怕是高温、高负荷的复杂工况,依然能保持稳定。这一点国产发动机可谓完美继承,在10年代国产发动机初露锋芒的时候,消费者顶多就抱怨一下油耗高或者噪声大,很少有说不耐造的。再就是从实际出发,国产发动机几乎都可以吃“粗粮”,即使是高功率的涡轮机也没几个要加95#汽油。维修起来也非常方便,很少需要像法系发动机一样“大动干戈”。这些优势很多都继承自三菱,如果没有这位老师的亲身教导,国内车企恐怕要走不少弯路。 当然了,现在国产汽车发动机已经进入电动化、智能化时代,在皮实耐用的基础上,油耗也做到了国际一流的水平。比亚迪的DM-i超级混动发动机、吉利的雷神AI电混发动机、奇瑞的鲲鹏动力发动机,现在动不动就争46%、47%的热效率极限。其实除了这些国内车企,国际上41%的热效率就已经很吓人了,还只有丰田等少数几家车企能做到。怎么说呢?只能说国产车打通任督二脉之后,这些国际厂商早就不够看了。不信看一下奔驰新出的CLA纯电版,中国消费者一看,这都啥呀,800V架构居然不支持400V快充,当场就想问候产品经理的家人。但在欧洲市场,这可是开天辟地的创新产品。 珍惜过去,珍惜现在,珍惜未来 或许是做这行太久了,现在看到这些新闻总是容易感伤。尤其是看着国产车一路走来,最大的感受就是那句武汉话,“都不涌易”。 三菱也不是没做过“坏事”,比如2000年前后,大批帕杰罗越野车(V31、V33 型号)出事故,三菱不仅否认设计缺陷,还说是“中国路况差”。最后拖了很久,才在国家质检总局介入和舆论压力下宣布召回,并且只召回了一小部分的车。正是“得益于”三菱等国际车企的傲慢,才推动了2004年《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》出台。包括三菱早期卖的发动机,也一直用的是老旧技术,迟迟不肯上缸内直喷,搞得国内车企无法第一时间“借鉴”。但这些都过去了,不论之前有怎样的摩擦,都不能否定三菱对民族汽车工业的贡献。 最近几年某车企负责人发表各种反智言论,我们首先想到的也是不应该。这可是在中国汽车发展史上留名的人物,比如某某6,曾经是一段时间国产车的代名词,为何如今非要天天贬低国产技术呢?无非是自己的企业失去了曾经的头部位置,就咽不下这口气,但这又有什么实际作用呢。当然也包括广汽,之前天天哭诉多少工人失业。你的技术不行,产品卖不出去,可不就有人失业吗?曾经的GS4、GS8多么领先,广汽要是还能推出这样的产品,何愁不能在市场上有一席之地。 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,但丢掉过去的包袱才能开创未来 我们的国产车是从很低的位置发展起来的,前辈们可没几个是真的含着金钥匙在过活。包括长城的高管自己讲,以前随便做个哈弗H6就成功了,现在的市场有“几大怪”。我真觉得莫名其妙,人家多少前辈费尽心思打造的大单品,你以为随随便便就成功了?2010年前后,卖十多万的国产车能够得到认可,是随随便便做出来的? 但也不能记着过去的成功不放手,尤其是不能形成路径依赖。现在的市场变化太快了,就说几家新势力,威马当过销冠,哪吒当过销冠,都已经垮了,蔚来也已经在路上。这才几年的光景呀,但卖不出去车,变化就是这么快。避免过去的那些错误,牢牢把握现在消费者的口味,这样的企业才有未来。 君不见比亚迪已经半年销量200万+了,依然在推新的单品,依然在做老品系的整合,依然在卷价格、卷技术。不努力,留给汽车行业的就只能是一串符号。我们做人也是一样,现在很多人宣传“躺平”,但不去努力工作、生活,就不会有任何印记留下,这样的“躺”,又真有几分舒适呢?挥别三菱,与诸君共勉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