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天天红租车租赁有限公司 热线电话:15011103926/18910161575
 
车型展示
企业租车
商务代驾
个人自驾
机场接送
旅游会议
婚庆用车
定向购车
特惠活动
监督服务
租车流程及说明
租车资格
温馨提示
电话:15011103926(企业微信) 18910161575
传真:010-65061210
地址:北京朝阳区延静里中街3号院17号楼101室(嘉泰大厦院内)
邮箱:tth5599@163.com
网站:http://www.tth5599.com
新闻动态

车是卖爆了,但钱亏光了,这仗怎么打?

北京天天红租车租赁有限公司  发布时间:2025-7-23  浏览次数:13

(来源:藏金洞)

洞主江湖说我说的可能都是错的,但值得你去探索和反思。

亲爱的​藏金洞友们:

10万块就能提车?

洞友们,别高兴太早,哭声正在后排!

我有个开4S店的朋友,最近天天跟我诉苦。

说车子卖得越多,他心里越慌。

这怪事,你听过没?

近三年买车像买白菜,便宜到让人怀疑人生,可产业链里的上游伙伴却开始“卖血续命”。

今天,我们就扒一扒这场看似全民狂欢、实则刀口舔血的车市混战。

血色的盛宴

⚔️ “卷”得最狠的第三年,车企到底在赌什么?

江湖中的事,不能只看个热闹。

一个反常识的怪象正在上演。

“销量涨两成,利润跌一成”——这是2025年中国车市交出的罕见成绩单。

你看那数据,红得发紫。

今年前五个月,汽车产销双双突破1200万辆,同比增长都超过10%。

不知道的,还以为是遍地捡钱的好年景。

可你再看另一本账,冰山之下,是刺骨的寒流。

汽车制造业的利润总额,竟然同比暴跌12%。

平均单车利润,从2022年的2万元,一路滑坡到今天的1.4万元,创下十年新低。

想当年,合资品牌一年净赚700亿。

如今国产新贵们,单车利润不足昔日一半。

从暴利到薄利,只花了三轮价格战的时间。

这场“内卷式竞争”有多狠?

就拿某个头部车企的主力车型来说,从2023年初到现在,价格降幅超过了40%。

这是降价吗?

这简直是“挥刀自宫”。

这哪里是盛宴,分明是一场血流漂杵的“鸿门宴”。

层层传递的寒意

🩸 “以价换量”——谁流血,谁补血?

城门失火,殃及池鱼。

主机厂在前面“大放血”,这股寒气,很快就顺着产业链传了下去,让上下游哀鸿遍野。

对于供应商,是“卖血续命”。

他们是车企的“弹药库”,现在却成了“受气包”。

以前,大家和和气气,每年谈个“年降”,降幅一般不超过5%,算是行规。

现在呢?

“年降”变成了“季降”。

银行承兑、商业承兑大行其道,部分自主品牌的账期,是90天支付180天的票据,相当于270天才能拿到钱。

60天的账期承诺,听起来很美,落地却难于登天。

2022年还有61%的供应商盈利,到了2024年,只剩下43%。

对于经销商,是“集体溺水”。

他们本是调节产销的“蓄水池”,如今却快要被库存的洪水淹死。

今年上半年,72.5%的4S店没完成销量任务。

全国乘用车库存高达345万辆,创下五年同期新高。

卖一台亏一台,成了常态。

扛不住了怎么办?

苏、浙、沪、皖、川、粤、豫……多地经销商协会联合发函,向主机厂“哭诉”,请求支援。

这已经不是做生意,这是在渡劫。

洞主说句扎心的话:真正赚到钱的,只剩“卷王”与它们的投资人,其他链条的人都在交“入场费”。

车主的幻觉与真相

很多洞友可能会说:他们打得越凶,我们车主买车越便宜,这不是天大的好事吗?

哎,洞友,我必须恐吓你一句:

千万别只盯着终端优惠!

当供应商被拖款270天、经销商4家有3家亏损时,质量的“黑天鹅”正悄悄养肥翅膀。

汽车这东西,一用就是十年八年。

现在车企为了卷成本、抢速度,产品的耐用性和可靠性,正在被打上一个巨大的问号。

有家叫J.D. Power的咨询公司发布报告,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长期可靠性,负面反馈远高于燃油车。

这说明什么?

成本控制已经开始侵蚀产品的耐久性了。

当主机厂、供应商、经销商都活得朝不保夕,谁来保证你十年后的配件供应?

谁来保证你的售后服务质量?

杀鸡取卵,终究会落得一地鸡毛。

而为这一切最终买单的,还是我们消费者。

癫狂背后的推手

这场价格战为何打得如此癫狂,两年多了还不见熄火?

病根,其实早就埋下了。

首先是产能严重过剩,产品严重同质化。

前些年,新能源造车项目一哄而上。

结果呢?

车企遍地开花,造出来的车却“千车一面”。

既然产品没啥特色,那就只剩下一条路可走了——拼价格。

这是最低水平的竞争,也是最无奈的竞争。

其次,本该出现的市场出清,迟迟没有到来。

咨询机构艾睿铂有个预测:现在中国有129家新能源品牌,到2030年,预计只有15家能够保持财务活力。

这意味着,超过一百家车企要被淘汰。

可为什么现在市场集中度不升反降?

因为一些本该倒下的落后企业,被地方国资反复“输血”续命,成了打不死的“僵尸”。

这种地方保护主义,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,让优胜劣汰的法则失灵了。

官府终于出手

🚨 监管出拳,“反内卷”有用吗?

乱象丛生,官府也不能坐视不管了。

一波“反内卷”的组合拳打了出来。

新版《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》,把60天付款的硬杠杠写进了法规。

工信部还专门开了个线上投诉窗口,专盯那些拖欠账款、强制使用商业汇票的“老赖”车企。

新修订的《反不正当竞争法》也即将施行,明确禁止大型企业利用优势地位“PUA”供应商,违规者最高可罚500万元。

看起来,监管的板子是真的要打下来了。

但是,能管用吗?

洞主觉得,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恶性竞争,但想靠几条规定就让价格战熄火,恐怕还是太天真了。

只要产能过剩的“堰塞湖”还在,只要市场无法自然出清,企业求生的本能就会驱使它们继续厮杀。

监管的目的,不是限价,而是加速让弱者“出清”。

说了这么多,洞主最后亮个底牌。

在我看来,这场惨烈的价格战,既是“毒药”,也是“解药”。

它是一场痛苦但必要的“发烧”,意在烧死那些体弱的、没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,从而完成市场自己无法完成的残酷整合。

“市场永远奖赏效率,补贴只会延长疼痛。”

真正的出路,不在于逃避竞争,而在于用更高维度的能力去终结低水平的竞争。

你看特斯拉,它也降价,但它靠的是一体化压铸和域控架构,把车内线束从5公里压缩到1.5公里,从根本上革命了成本。

你看理想汽车,它靠“冰箱彩电大沙发”精准切入家庭市场,创造了新的需求。

你看长城的“坦克”,在硬派越野这个小众市场里做到了极致,成了当之无愧的霸主。

所以,洞友们,别再简单地咒骂“内卷”了。

真正的大洗牌,要等财务、技术、品牌三把尺子同时落下:

现金流撑不过12个月的队伍请迅速离场。

纯靠换壳设计而无核心差异化的品牌将被边缘化。

国资若一味护犊子,只会拖慢产业升级,最终买单的仍是财政与消费者。

🏁 卷到极致,是价值重塑的起点。

好消息是,便宜的车让更多中国家庭进入了“有车时代”。

坏消息是,价值链失衡、质量隐患正在透支整个行业的信用。

唯一的出路,就是让价格战回归价值战。

拼成本不如拼效率,拼补贴不如拼科技。

否则,泪水会从后排渗到驾驶席,最终淹没整条赛道。

洞友们,你的车,是买来“薅羊毛”,还是买来做十年的伙伴?

留言聊聊,你最担心哪一环先出问题?

#汽车价格战 #内卷 #产业链 #经济观察 #市场出清

上一篇:特斯拉也开始“挤牙膏”了
下一篇:震惊!小米YU7、尊界S800保险费曝光
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车型展示  企业定采  特惠活动  租车指南  新闻动态  联系我们   
版权所有:北京天天红租车租赁有限公司 电话:15011103926/18910161575 地址:北京朝阳区延静里中街3号院17号楼101室(嘉泰大厦院内)
技术支持:天地在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