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,中国自行车市场从“一车难求”转向“去库存”,消费者需求理性回归,价格战加剧。北京美利达经销商张明4月初接到通知,斯特拉93和95车型大幅降价,半年内已第二次降价,显示厂商应对市场压力果断。下游经销商面临困境,门店数量激增与需求理性回归反差大,还担忧厂商降价通知,面临两难抉择。2024年6月起,多品牌多车型降价20%至50%,国际品牌部分车型直降超2万元。上市企业财报显示,中路股份和上海凤凰2024年自行车库存量同比大幅增加,均表示全球自行车产业2024年面临阶段性去库存调整周期。 全球自行车零部件制造商禧玛诺2024年业绩报告显示,中国市场运动骑行热度高,但季末整车出货量增加,市场库存仍高。库存高压下,经销商不得不“割肉”清仓。张明接到降价通知后,仓库里30多台库存车采购于价格高位,按现价销售每辆净亏近1000元。若不降价,库存难以周转且可能进一步贬值。张明最终选择忍痛清仓,一周内售出七八辆斯特拉93、95,每辆亏损近千。像张明这样的经销商不在少数。余宏是美利达江苏某地级市经销商,四月份接收到厂商“降价函”后,也加入甩货行列,一周内售出七八辆斯特拉93、95,每辆亏损近千。多位从业者提到,2020至2024年上半年自行车市场稳步增长,热门车型“一车难求”,许多经销商大量囤积热门车型,采购价也处于高位。厂商突然降价让经销商陷入被动,厂商对每台高位采购车辆补贴有限,经销商要承担近每辆车1000元差价。 一位上海地区拥有20多家门店的经销商透露,大部分车型降价无补贴,仅少数厂商提供部分补贴。他以捷安特为例,其仅对部分降价车型给予少量补助,且各地区政策可能不同。另一位天津自行车经销商介绍,相较于2023年高峰期,今年门店库存周转天数多了两倍。美利达方面回复称,目前不存在库存压力,降价是为了回馈消费者和经销商。对于是否给予经销商补贴,未作进一步解释。 骑行退热是本轮自行车行业价格调整的直接原因。曾被线上流量与消费热情推高的公路车市场,成为此轮价格调整最显著领域。3000元以下入门车型与50000元以上顶级车型价格降幅较小,3000元至50000元中高端车型价格下调幅度较大。中国自行车协会数据显示,2024年上半年中高端运动型自行车销售受“骑行热”带动大幅上涨,自主品牌中高端产品销售增长超20%。但2024年8月起,消费需求逐步降温,2025年后市场趋于理性。 2020至2023年,受公共交通出行受限、健康消费需求上升等因素推动,大量消费者涌入中高端自行车市场,该领域呈现爆发式增长,但增长主要集中于细分市场,存在超前消费现象。多位经销商认为,2024年下半年是骑行热潮转折点。余宏2023年4月成为美利达经销商,前期投入约50万元,2024年10月赚了70万元,但不久后销售额急转直下。张明也察觉到行业转折点到来的寒意,2024年中秋节时,他仓库里近一百万元库存积压难以周转。 北京车友徐冰2023年6月购买第一辆公路车,至今购置四辆,总花费近10万元,但身边像他这样频繁升级装备的车友很少。余宏提到,2022年他所在城市只有一家喜德盛门店,近两年增加了十多家。上海地区近两三年新增近三四百家自行车门店,翻了两倍。 亏损门店成为许多经销商无奈选择。张明门店自行车生意2022年最好,如今每月赚的钱连房租都难以覆盖。困境下,车友建议他兼卖骑行服和周边产品,但他担心风险和违反厂商协议。若关店,库存无处可放;若转卖,需大幅降价。张明决定观望。余宏也靠组装销售童车贴补亏损。上海经销商表示,5月至9月是销售旺季,其余月份为淡季,若旺季收入无法覆盖淡季成本,10月启动关店程序。多位经销商预测,今年下半年自行车行业将迎来“关店潮”。2025年,中国自行车市场经历从“一车难求”到“去库存”转变,经销商在库存压力和利润间寻找平衡,行业在去库存周期中调整,迎来新发展阶段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