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源:一林简史 倒反天罡,欧盟要求中国电动车不许卖太便宜了。中国与欧盟达成了突破性的共识,欧盟尊卑撤销对华电动车的额外关税。但前提是,中国电动车出口欧洲,不许卖太便宜了,得加价!啥意思呢,就是中国车本来卖2万欧元一台,就有得赚。欧盟说不行,你一台车至少得4万欧元起步,让你赚更多。 不少网友说攻守易型了。40多年前德国大众桑塔纳进入中国,原本计划定价8万块一辆,中方说不行,你这太便宜了,主动抬到了18万。当然,桑塔纳这个事真不真,已经很难考证了。可以肯定的是,欧盟的主动抬价计划,必然保真。明明价格更便宜,才更有利于欧洲消费者。为什么欧盟偏偏要抬高中国电动汽车的价格吗?欧盟准备取消对中国电动车的额外关税,释放了怎样的信号? 其实“最低进口价”的方案,并不是现在才有的。早在2024年10月,我们就对欧盟提过,没必要打关税战,用限价的方式对大家都好。可当时欧盟压根不听劝,还是坚持对华加税,最高加到了45.3%,期限是五年。可如今刚刚过去半年,欧盟态度怎么突然180度大转弯呢?主要有三大原因: 一是,特朗普暴击欧盟汽车产业,逼得欧盟只能向东看。特朗普一直吐槽欧洲人不买美国汽车,却把欧洲汽车倾销到美国市场,让美国吃了大亏。3月26号开始,特朗普先是对进口到美国的汽车加税25%,又对欧盟来的商品全部加征20%关税。欧盟每年四分之一的汽车出口,都得依赖美国市场,2024年就出口了384亿欧元。特朗普的关税战,确实把欧盟汽车产业打懵了。 欧盟对美出口承压,就得一边扩大内需,一边扩大其他出口市场。这个时候,欧盟对华让步就显得很重要了。缓和中欧汽车关税矛盾,既有利于减少中国汽车对欧盟内需市场的冲击,又能避免与中国打关税战。毕竟中国也是欧盟第三大出口市场,欧盟自己的汽车、机械化工、农产品等商品,也得靠中国市场来消化。 二是,主动让中国车卖得更贵,利好欧盟自己的汽车产业和就业。这其实跟当年中国进口车都非常贵,逻辑差不多。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车市,无论德系、美系、日系,价格基本都得10万往上。外国车在高端市场斗法,给了国产品牌发展中低端市场的巨大机遇。比如当时5万以下的夏利,堪称“普通人的快乐车”,直接一车封神。 可如今呢?攻守易型了,欧盟想要的就是这么个效果。欧盟汽车市场份额,接近一半都集中在2到4万欧元的价格区间。如果最终规定,中国进口车最低价格不能低于4万欧元每台,那么欧盟的核心中低端市场,就可以彻底避免被中国品牌冲击了。对于中国车来说,更多的高端车型也能丝滑入欧,爆赚更多的利润,实现双赢。而欧盟呢?则坚守中低端市场,保护本土产业,也能大规模失业。 三是,欧盟想以时间换空间,追赶中国新能源车技术。汽车产业影响了欧盟1300万员工就业,占欧盟GDP总量7%,实在是太重要了。可在新能源和智能化时代,欧盟确实落后了。欧盟之所以排斥中国电车,非要打关税战,无非就是想人为制造壁垒。然而把中国车挡在外面,更改变不了欧盟电动汽车落后的局面。 相比于一刀切的关税战,“最低进口价”模式有两大好处。既能让欧盟避免技术断档,学习和追赶中国新能源车技术,又能保障欧盟本土汽车产业,不至于被中国汽车一波冲垮。简单来说,欧盟可以用时间换空间,来反向追赶中国。两全其美,欧盟自然也就愿意重新坐上谈判桌了。 欧盟对华妥协让步,也再次印证了,全球化时代,封闭和对抗没有出路。中方主导的平等沟通,合作共赢,才是正道。 |